探真艺途
亲爱的朋友们:
迄今为止,有很多中国精英艺术家曾经在莫斯科、圣彼得堡以及俄罗斯其他地方的艺术名校研习过现实主义艺术流派。这些精英艺术家以真正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传统思想的传承、渊博的专业知识、广泛的学术涉猎以及宽阔的艺术眼界在行业内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列宾美院毕业生郑光旭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家。
郑光旭师从俄罗斯艺术大师叶列梅耶夫教授。叶老传授给年轻的艺术家对人类、祖国和周围美好世界的热爱和关注。作为国家评审委员会的主席,我还清楚地记得郑光旭在圣彼得堡列宾美院礼堂进行毕业答辩时的情景。他的作品《西藏组画》描述的是中国西藏,是那些住在白雪覆盖的大山里的真正的劳动人民,这幅作品给评审团、艺术同行们以及普通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场的众多专家与观众立刻意识到:一位新的天才艺术家诞生了,他拥有独特的创作题材,具有对真理和美好事物的独到理解,并且才华横溢。时至今日,当初那位年轻的艺术家已然成为了一位严谨的大师。丰硕的创作成果证明俄罗斯流派的技术体系对他的艺术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对每一个拥有色彩天赋的画家来说,在创作中以真实材料为依据,是创作的必要条件。这一点已经被那些最具天赋的画家们所证实。创作情景油画,按照户外写生的原则,可以使作品显得更加合乎逻辑和精彩。郑光旭便掌握这种罕见的造型语言,很轻松就能找准画面布局和色彩构建之间的关系,不但严谨,而且深思熟虑。
同他的导师一样,光旭力求在绘画中实现情景构图原则和户外丰富的视觉色彩的统一。这样,风景画就成了天然的媒介,大自然就是郑光旭表现其绘画天赋主要特点的广阔空间。他的技巧越来越成熟,风景油画渐渐成了他的主要创作需求,成为他情感、思想和情绪最显著的表达方式。另外,他对肖像画的处理,同风景画一样总是能鲜明而准确地表达出整体的情绪和人物的内心活动。他尤其注重对人物内心的构建,从而把真实对象的温柔和亲切表现得生动而有力,有内涵并蕴含着潜在的活力。
无论是肖像画,还是风景画,细节和内容可以有所取舍,但所有的一切均应服从于主题状态的表达,在细节和内容中应该准确地表达出这种状态。只有这样,画家的创作才具有价值,才能体现出画家的艺术思想。在这一方面,光旭有着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祝这位天才艺术家,具有强大创作能力的俄罗斯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拥有幸福的职业生涯,取得新的成就,创作出更多新的作品!
俄罗斯人民艺术家
俄罗斯艺术科学院副院长,教授
Е.Н.马克西莫夫
冬
之
远
《静物·干花》
布面油画
50cm×50cm
2006年
《诺夫哥罗德的傍晚》
布面油画
40cmx50cm
2006年
《俄式茶炊》
布面油画
89cmx69cm
2007年
《列美雕塑系》
布面油画
50cm×40cm
2008 年
《南杰卓玛和她的孩子们》
布面油画
154cmx127cm
2008年
《有俄罗斯民族特点的静物》
布面油画
80cmx80cm
2008年
《严冬》
布面油画
70cmx60cm
2008年
《小河边的白桦》
布面油画
145cmx180cm
2012年
《甘南师专的东乡族大学生系列——旺姆》
布面油画
70cmx60cm
2013年
《黄昏——南杰卓玛》
布面油画
90cmx100cm
2013年
《来自甘南的大学生——扎西江措》
布面油画
81cmx65cm
2014年
《俄罗斯族女芭蕾舞演员伊拉》
布面油画
127cmx156cm
2015年
《琼桦玉雪倦归人》
布面油画
65cmx80cm
2016年
《婺源乡村女教师》
布面油画
50cmx60cm
2017年
《阳光下的白桦林》
布面油画
120cmx180cm
2019年
《塞罕坝之冬》
布面油画
100cmx130cm
2019年
《斯洛文尼亚的教堂》
布面油画
50cmx40cm
2023年
艺术家简介
郑光旭,1970年12月出生于吉林。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馆长、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教师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理事、欧美同学会留苏分会第八届理事会副会长;国家艺术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及中国美术馆评审专家。俄罗斯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列宾美术学院荣誉教授,获俄罗斯美术家协会金质奖章、俄罗斯艺术创作协会金质奖章。
美术作品曾入选国内外重要展览80余次(含第九、十、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于列宾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馆等重要艺术机构举办个人画展。42幅作品被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专业美术馆及艺术机构收藏(其中27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点画砌构》《构图艺术》等专著多部,在《人民日报》《美术》等报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并获国家艺术基金首届资助。策划并主办国内外展览二十余场,包括百余名艺术家大型群展、中俄及上合组织国际艺术交流展、“梅兰芳诞辰130周年展”与“《红楼梦》文化展马来西亚特展”等重要文化主题展。
声 明:本文所刊载的包括但不限于图文、音频、视频等各项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著作权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事先书面许可,均不得将以上内容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有未经许可用于商业用途或非法目的而侵害我院相关著作权甚至影响我院声誉的,我院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使用相关资料,请提前与我院艺术与文献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