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 韩子勇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办《智化寺京音乐》首发式。去年七月,文化和旅游部批复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新“三定”方案。新方案中,院图书馆被正式更名为艺术与文献馆,这源于我们的艺术与文献馆非常有特色。特殊的收藏方式促成了特殊的藏品结构,使其成为一所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艺术馆职能于一身的学术型艺术专业馆。
重视学术资料的搜集与收藏历来是我院的学术传统。从建院之初,我院的老专家就开始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着手资料建设。他们远涉祖国各地,下田野,走基层,对传统艺术进行实地考察,以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胸怀收集采录了大量宝贵的学术资料,其中不但有古籍、手稿等特种文献,还有许多珍贵的艺术实物、历史音响和图片等非书资料。这些收藏彰显出我院深厚的学术底蕴,奠定了我院艺术研究的基石。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我院艺术收藏的第一个高峰。这期间,我院专家收集积累的珍贵学术资料,在今天来看,有的是孤本,有的已经是绝版,有的甚至成为绝响。智化寺京音乐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天我们首发的这部多媒体复合出版物《智化寺京音乐》是20世纪50年代,由我院音乐研究所第一任所长杨荫浏先生和琴家査阜西先生等学者发掘、采访、记录、撰写的第一手学术资料,这里不但有采访研究报告、传世古代乐谱,还有当时的现场录音。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我国于2006年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智化寺京音乐被列入首批国家级名录,这是对智化寺京音乐保护的国家行为。遥想上世纪中叶,我院的学术先驱以他们的学术前瞻性、学术敏锐度、学术责任感,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就已经从学术角度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性保护。并且,他们对这些遗产的保护记录理念和方式,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依然是学术标杆。不夸张地说,他们不但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先行者,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者。
前辈们给我们留下了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遗存,作为守护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它们保护好、利用好。因此,我院艺术与文献馆编辑了这部《智化寺京音乐》,同时将以这部书为起点,陆续整理、编辑、出版我院各类珍贵的艺术藏品,从而让收藏、陈列的遗产活起来,更好地为学术研究服务,为公共文化服务。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阐发民族精神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建立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研究的基础之上。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2021年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建院70周年,我们院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学术优势,从实处做起,为国家文化事业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