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了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的评选结果和获奖名单。由我院编辑出版的《丝桐神品——古琴(1950-1970)》(30CD)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奖。
《丝桐神品——古琴(1950-1970)》(30CD)
中国出版政府奖是我国新闻出版领域的最高奖,每三年评选一次,旨在表彰和奖励国内新闻出版业优秀出版物、出版单位和个人。自2007年举办首届评奖活动以来,至今已成功组织五届。在此次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中,有3种图书获荣誉奖,60种图书获图书奖,20种期刊获期刊奖,20种作品获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奖,10种作品获印刷复制奖,10种作品获装帧设计奖,50家单位获先进出版单位奖,69名个人获优秀出版人物奖。此外,还有237种优秀出版物获提名奖。
《丝桐神品——古琴(1950-1970)》(30CD)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馆藏音响档案珍粹”出版项目成果之一,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承担编辑整理工作,于2018年12月由人民音乐电子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套光盘收录馆藏录制于1950至1970年间的274首古琴录音,涉及72位琴家(目前仅1位健在),同时还出版有与录音资料相关的文稿近6万字。全套出版物为一函,分10册,每册含3张CD,是近年来体量较大的单种乐器音像出版物。
古琴音乐是馆藏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馆藏古琴音乐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1956年,在文化部的委派下,由民族音乐研究所(现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査阜西、王迪和许健组成的考察小组,历时百天,通过面晤和通信的方式对全国20多个城市的近百位琴家进行采访,采录收集了近300首琴曲。这次古琴采访活动对20世纪乃至此后的琴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各类古琴音乐会的现场录音,包括全国古琴打谱交流会、古琴研究会演出、《胡笳十八拍》研讨会内部会演、文化部文艺调演、古琴会纪念嵇康会议专场、琴瑟筝改革小组汇报音乐会、古典诗词朗诵音乐会等。第三,转录或复制(多家)广播电台的古琴录音以及由我院音乐研究所录音棚录制的古琴录音。
古琴采访小组采访道教全真琴人(1956)
左起:查阜西、王迪、许健
琴家管平湖(1897-1967)
《丝桐神品——古琴(1950-1970)》中收录的274首琴曲选自馆藏2000余首古琴录音,堪称历史“绝响”,其中所附我院琴家査阜西执笔的《1956年古琴采访工作报告》,是对建国以来采访地域最广、采访人数最多、搜集资料最丰富的古琴采访活动的学术记录与总结,是琴学研究的重要历史文献。录音资料与相关文字记录相结合的出版形式,为学界提供了一份更为完整的学术资料。
《1956年古琴采访工作报告》(1957) 油印本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藏
古琴采访小组与杭州琴人合影(1956)
左起:许健、金致淇、查阜西、张治、孙慕唐、王迪
《丝桐神品——古琴(1950-1970)》的曲目筛选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基于知识产权的考虑,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相关法条执行;2.录音的完整性和可修复性;3.曲目信息的完整性;4.不含创作琴曲;5.曲目形式主要为琴曲和琴歌(由琴家本人吟唱),不含合奏、伴奏等。
为了保证学术资料的原始性,《丝桐神品——古琴(1950-1970)》的数字音频修复,一方面尽最大可能保持古琴原有的音色和古琴音乐应有的韵味,另一方面也尽量呈现历史原貌,保留原始录音中的报幕或介绍等重要历史信息。
历史文献与考古实物证明,古琴音乐是中国历史上渊源久远且持续不断的一种器乐形式,其历史可上溯自先秦时期,有着乐器本体之外的深厚人文内涵。中国艺术研究院是我国古琴艺术相关收藏最丰富的机构,主要包括自晚唐至近代的古琴器,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古琴录音和传世古琴文献的孤本、珍本、善本等。
“枯木龙吟”琴 连珠式 晚唐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藏
《风宣玄品》(十卷)
(明)朱厚爝辑明嘉靖十八年(1539)徽藩刻本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藏
2003年,在我院专家的积极申报下,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即“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古琴艺术的保护单位,在保护、继承和发展古琴艺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丝桐神品——古琴(1950-1970)》的出版当属其中的重要成果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在古琴艺术项目申报书中所写到的古琴音乐面临的困境之一“早期古琴录音资料的数字化保护”,现已全部完成。《丝桐神品——古琴(1950-1970)》的出版,不但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早期古琴录音数字化保护的部分成果,更是我们交给历史的真诚答卷,因为我们深知,“这些音响中流淌着的,不仅仅是琴音,而是我们血脉的源头“。(引自田青《丝桐神品——古琴(1950-1970)·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