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4月,由梅兰芳先生担任院长的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院名并题词“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此后,中国戏曲研究院与民族音乐研究所、民族美术研究所逐步合并、扩充,发展成为我国最早的综合性艺术研究机构。1980年10月,由国务院批准定名为中国艺术研究院。
为庆贺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70周年,艺术与文献馆在多部门的鼎力支持下,爬梳历史,回顾传统,细数家珍,从庋藏多年的藏品中撷英辑珍,展陈布列,显彰灼灼风华,凝结成展,所展不乏难得一见的存世孤品。每件展品似曾游弋于沉浮过往的历史长河,白驹过隙,星移斗转,现已端庄静谧地呈现在展厅里,散发着文化艺术气息。这些展品以其被赋予的人文关怀,彰显出我院老一辈学者历久弥坚的学术信念与学术精神,折射出我院扎实深厚的学术传统和赓续不断的文化传承。这些展品为人们勾勒了一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百花园的鲜活图景,体现出我院对党的文艺工作方针的积极践行。这些展品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文脉,积蓄并涵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是我们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沉而持久的原动力。
谨以此展,向为中国艺术研究院70年繁荣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致敬!
百花齐放 梨园芬芳——传统戏曲
馆藏戏曲类藏品极为丰富,以古籍文献、戏衣、脸谱、老唱片和图片最富特色。馆藏戏曲古籍文献汇集众多文化名家所藏,既有刊印精美的珍贵刻本,也有直接反映舞台表演的特色抄本,还有数量可观的清宫演剧资料档案。馆藏戏衣品类丰富、工艺精湛,主要包括清代传统戏衣和梅兰芳戏衣。清昇平署戏衣颇为考究精致,梅兰芳戏衣则更加全面,涵盖古今,包括传统戏、时装新戏和古装新戏的戏衣。馆藏戏曲脸谱时间跨度大,载体形式多样,所涉剧种剧目丰富。按年代和材质,有清宫所藏南府和昇平署手绘脸谱、民国时期泥质和纸质手绘谱式以及当代纸质和石膏脸谱;按绘制谱式,有元、明、清以来各时期流传广泛的角色脸谱;按剧种和剧目,涉及30多个剧种,600多个剧目。馆藏戏曲老唱片3万余张,包括钻针、钢针,粗纹、密纹,横纹、纵纹,78、45、33、16转速等不同种类,涉及130多个剧种和70多个曲种,涵盖近600位戏曲名家的唱腔唱段。其中,年代最早者可上溯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馆藏戏曲图片极为丰富,其中包括大量京剧鼎盛期著名演员如“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四小名旦”等的演出、剧装、社交及生活的原始图片。本展览单元精选馆藏珍贵戏曲藏品,结合戏曲艺术发展脉络,以期全面展现我馆戏曲收藏之全貌。
乐以传情 器以载道——传统乐器
乐器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藏品的重中之重,无论数量、品类,还是珍稀程度,在全国均首屈一指,一直在学界享有盛誉。馆藏乐器共2400余件,论所属年代,上迄新石器时代,自先秦两汉、魏晋唐宋,至明清、近代均有涉及;论乐器归属,不但有中国30多个民族的乐器,更有来自印度、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的传统乐器;论乐器材质和发声性能,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无一不涉,体鸣、弦鸣、膜鸣、气鸣应有尽有;论音乐实践,不仅有独具特色的单件乐器,也有在乐种或音乐文化属性范畴下的特定演奏组合或乐器组合;论乐器来源,不但有名家旧藏或使用之物,还有我院音乐学家通过实地考察采集、四处奔走收集,甚至从废品站和炼钢炉前抢救保护得来之物。此外,还有学界对传统乐器与乐队研究探索过程中的产物,如改良乐器。本单元展品是从馆藏乐器中遴选出的精品,其中多件为存世孤品,部分品类或器型现已失传。这些乐器展现了中国悠久的音乐发展历史、深远的音乐文化传统和丰饶的传统音乐文化样态,记录着老一辈音乐学家在中国音乐研究与发展历程中的探索与思考,更折射出我院音乐学家的学术视野和情怀。
籍器传文 丹青流韵——金石书画
金石是文字的重要载体形式之一,6世纪传拓技术的发明,使金石文化凭借拓本得以更广泛地传承与弘扬。其于考订,金石显文字衍生,证经典异同,校诸史谬误,补载籍缺佚;其于文辞,金石为文之祖、文体之资、百世之范;其于艺术,金石能观书体之流变,师法书之技道,究美学之轨迹。2019年5月,我馆启动了尘封多年的金石拓本整理工作,逐件考订,纵向梳理,横向比勘,总括庋藏拓本2万余件(套),洵为大观。馆藏拓本以清拓本、初拓本为大宗,亦不乏明拓本或更早的精拓善本;整拓、裱轴、裱本均有涉及,由古至今,年代有序;青铜彝器、碑碣、摩崖、画像、石阙、砖瓦、墓志、造像、经幢、刻帖等品类繁多,体系完整,其中诸多拓本为名家递藏。馆藏书画作品 1800余件(套),品类与题材多样,涉及文人绘画、宫廷绘画、民间绘画,包括人物肖像、山水花鸟、宗教民俗以及各体书法,涵盖立轴、手卷、册页、成扇、中堂、条屏等多种样式装裱形制,具有很高的收藏、研究、展示、鉴赏价值。其中,馆藏明清时期具有民间性质的道释人物画和祭祀性肖像画最成系统,整体呈现明清时期文人绘画之外的民间人物画发展。馆藏近现代书画丰富而全面,基本涵盖自1840年以来的主要地域流派和重要名家,其中,齐白石自造画稿与自临《借山图册》洵为难得精品,黄宾虹《山水纪游册》和《与过旭初信札》亦属体现其画学思想的佳作。
前海撷英 清芬胜赏——古籍文献
2008 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今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被列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馆藏古籍2万余种,其中不仅有传世孤本、抄本,还有大量珍贵善本,以传统音乐、传统戏曲为大宗,以傅惜华、盛家伦等名家专藏为重点。此次展出的40种古籍,上迄元代,明、清善本居多,内容涵盖文学、戏曲、音乐、美术、印谱、佛教经典等。其中,14 种元、明善本已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曲谱》《承应戏殿本提纲》《耿藏剧丛》《昇平署彩绘戏剧脸谱》《程氏所藏清南府昇平署剧本》均为清宫南府珍品;《缀玉轩剧本汇存》为齐如山手抄、梅兰芳捐赠;7种明清时期印谱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我馆现藏名家手稿3600余种,包括文学家、艺术家、革命先贤及中国艺术研究院老一辈专家的珍贵手迹,内容涉及书稿、信札、乐谱等。本单元遴选郭沫若、茅盾、郑振铎、叶恭绰、邓拓等文艺家的文章、诗稿以及我院梅兰芳、张庚、杨荫浏、王朝闻、陆梅林、黄翔鹏、傅惜华、李纯一等学者的创作原稿,同时,还展出冼星海、田汉的部分手稿。冼星海在延安时创作的简谱版《黄河大合唱》和在莫斯科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总谱手稿全本为首次展出。
另外,与展览同纲的《韬藏而日章——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传统艺术收藏展图录》现已正式出版,欢迎关注。
《韬藏而日章——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传统艺术收藏展图录》书影
声 明:本文所刊载的包括但不限于图文、音频、视频等各项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著作权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事先书面许可,均不得将以上内容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有未经许可用于商业用途或非法目的而侵害我院相关著作权甚至影响我院声誉的,我院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使用相关资料,请提前与我院艺术与文献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