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登录号
top
国际档案日 | 院藏珍贵档案
2023.06.09

“世界的记忆——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数字平台简介


2007年11月,为了庆祝2008年6月9日国际档案理事会(ICA)成立60周年纪念日,其全体成员在年度全体会议上投票决定,将每年的6月9日定为国际档案日。为迎接第十六个国际档案日,我馆特编发此推文。


1997年,院藏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被列入首批《世界记忆名录》;2003年,院藏《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手稿、《民间音乐家阿炳6首乐曲原始录音》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近年来,我院一直致力于对珍贵档案的保护、传播与利用,这既是推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人民中心理念和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指示,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与传承。


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证书


世界的记忆

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



中国艺术研究院藏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于1997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的记忆”项目,并被列入首批《世界记忆名录》。这是中国首个入选的珍贵档案,也是世界上首个入选的音响档案。此后的20多年间,我院资料人员、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默默耕耘,对这批珍贵档案进行数字化抢救与保护。2020年,由我馆申报的“馆藏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研究、保护与传播”被列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基础科研业务费项目。该项目规划统筹了网页版与移动客户端,由我馆负责项目整体设计研发,音乐研究所负责学术资源审核。2022年4月和11月正式对外发布的“世界的记忆——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数字平台与“传统音乐档案”APP是该项目的两项主要成果。


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手稿


《黄河大合唱》简谱手稿封面


《黄河大合唱》五线谱总谱手稿封面


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一部伟大作品。这部作品产生于抗日救亡时期,选取中国母亲河——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回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以雄伟的气魄表现了一个民族坚韧的精神与不屈的力量,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重要的革命纪念意义。


院藏《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手稿共有两部。一部是1939年延安的简谱手稿,简称“延安手稿”;另一部是1941年莫斯科的五线谱总谱手稿,简称“莫斯科手稿”。2003年,这两部手稿同时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世纪绝响

阿炳传世乐曲


《世纪绝响——阿炳传世乐曲》(CD)

人民音乐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8年12月


阿炳,原名华彦钧,是我国著名的民间音乐家。他多才多艺,精通多种民族乐器,曾是无锡当地远近闻名的音乐道士。著名音乐学家杨荫浏先生是我院音乐研究所第一任所领导,与阿炳是同乡。杨荫浏先生少年时就与阿炳相识,与他有过三四次较为密切的接触。第一次是少年时随阿炳学习琵琶演奏,最后一次,便是发生于1950年9月的这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录音。阿炳的突然离世,使1950年录制的六首乐曲成为他一生仅存的传世作品。


作为原始音响档案的采录和珍藏单位,为真实再现阿炳遗音的原貌,我馆在专家们的全力支持下,修复钢丝录音机,制作新磁头,对原版钢丝录音带进行声音重放;通过现代数字音频设备进行高保真数字转换;在保持原始音质、音色的前提下,对杂音和噪音进行了审慎的技术处理,最终制作成音像出版物《世纪绝响——阿炳传世乐曲》。


杨荫浏录制阿炳六首传世乐曲的钢丝录音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