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之光,亘古传续——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藏金石拓本整理概述
从上古结绳记事,到观夫自然之形象,在劳动中创造了文字。有了文字,或书于崖壁,或契于甲骨,或镂于金石,或著于竹帛,籍器传文,这其中金石作为文字的重要载体形式之一,愈发彰显着中华金石文化之光芒。公元六世纪传拓技术的发明,使金石文化凭借拓本得以更广泛地传承与弘扬。唐代诗人韦应物《石鼓歌》中,“今人濡纸脱其文,既击既扫黑白分”,形象地勾画出一个鲜活生命的乐动,通过濡纸、洗石的孕育,上纸、捶打的生长,到击扫扑墨的分娩,在有节奏的韵律下金蝉脱壳,诞生出黑白分明的拓本。其于考订,显文字之衍生,证经典之异同,校诸史之谬误,补载籍之缺佚;其于文辞,为文之祖,文体之资,百世之范;其于艺术,观书体之流变,师法书之技道,究美学之轨迹。可谓“金石之光,亘古传续”。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丰富的金石拓本,有赖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院美术研究所前辈学人的远见卓识和辛勤采集。人们常说“金石不朽”,然金石多置于室外之自然环境中,或深埋地下,一经出土,同样会受到风雨侵蚀,以及地震、火灾与人为之损毁。故清代金石学家张廷济常感叹:“金石之坚,不如纸寿。”或因时代变迁,或不可抗力之因素,加之翻刻、伪刻,鱼龙混杂,拓本之鉴藏和保护亦尤为重要。2019年4月,我馆启动了尘封多年的金石拓本的整理、编目工作。从制订编目规则、著录项目;到开包整理、著录入机、拍照分装、修复保护;再到校勘辨别版本、真伪,特别是同一拓本的不同版本,从初拓到近拓,从原石刻本到翻刻本进行比对甄别。馆藏拓本逐步显现出如下特点:一是由古及今,纵横三千年;整拓、裱轴、裱本洋洋洒洒近二万种;衍展变迁,洵为大观。二是无论是商周青铜彝器,战国石鼓刻石,秦汉碑碣、摩崖、画像、石阙、砖瓦,还是之后的墓志、造像、经幢、刻帖等,品类繁多,金石体系、形制完备;名碑名帖,精华鳞集。三是所藏拓本以清拓本、初拓本为大宗,亦不乏有明拓本,或更早的精拓善本。四是拓本多为名家所藏,陈介祺、端方、邵章、仇埰、于右任、王德润等专藏占有较大比重,仅邵章所藏拓本就有三千余件。程瑶田、阮元、梁章钜、刘喜海、吴式芬、僧六舟、崇恩、陈介祺、王锡棨、端方、罗振玉、邵章、陆和九、仇埰、于右任、于非闇等金石收藏家题跋、题记、钤印,为拓片的源流递藏、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 宋代黄庭坚有感于唐代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在宋代已经很难寻真。时至今日,即使是明清刻石,其风泐损毁,拓本亦有难以寻觅者,故“续藏保护、去伪存真、传本扬学”更有其现实意义。
意与古会,千秋如对。值此中国艺术研究院建院七十周年之际,在向为我院金石拓本收藏做出贡献的前辈学人致敬的同时,将这批馆藏碑帖珍品择要分期呈现,希冀在碑帖鉴赏中,汲古润今,感受金石文化的无穷滋养。
赵海明、闫彬彬 / 文
馆藏《天发神谶碑》拓本
“此元拓佳本,楮墨绝精,古香可挹。石早经火焚,一字不存,拓本有日少无日增,是亦一瓌宝矣。”
——梁章鉅跋 · 馆藏《天发神谶碑》拓本
《天发神谶碑》的刻立带有迷信的奇异色彩。三国吴孙皓继帝位,其残暴昏庸,政局、人心不稳,改元天玺,佯称天降神谶文,以为国之祥瑞,故亦名《天玺纪功碑》。此碑如罗振玉考证“知其形制本垒三石而成,四隅无圭角,环合三面,刻辞其上,其状略同秦刻石”,宋以前已断为三石,故又名《三断碑》。建于三国吴天玺元年(276),传为华(核)文、皇象篆书,又传为苏建所书,因碑文残缺,无从考证。原石上段有宋元佑六年(1091)胡宗师和崇宁元年(1102)石豫安刻跋,以及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耿定刻跋,清翁方纲在石下段刻“北平翁方纲来观”七字。旧在江苏江宁尊经阁,清嘉庆十年(1805)毁于火。
《天发神谶碑》拓本选页
康有为惊叹《天发神谶碑》为“奇书惊世”。其惊奇在与当时之汉篆不同,虽结构取篆书之构成,然起笔方重,皆隶书笔意,转折处外显露圭角,方圆兼施,竖笔下行多呈悬针状,劲利而又痛快,淋漓不驯。张廷济评其“雄奇变化,沉着痛快,如折古刀,如断古钗,为两汉来不可无一不能有二之第一佳迹”,对后世书法篆刻艺术发展影响深远。吴让之、徐三庚、赵之谦、齐白石皆有借鉴拓展,特别是齐白石从而形成了大刀阔斧、斩钉截铁的齐派篆刻风格。
《天发神谶碑》拓本选页
《天发神谶碑》石毁后,原刻拓本难求,宋、明拓本更是难得。馆藏拓本为清梁章鉅、崇恩递藏,裱本1册28开,开本尺寸35cm×22cm,外封为古锦镶楠木边,内文依原碑行文次序装帧。封面有崇恩同治甲子(1864)正月题签,梁章鉅道光戊子(1828)、道光己丑(1829)等题跋三则;孙毓溎、崇恩题跋各一则。钤“何昆玉印”、“伯瑜所得金石”、“曾登琅琊手拓秦刻”、“彝斋”、“梁章鉅印章”、“茝林”、“天咫宦所收碑版拓本”、“梁章鉅”、“茝林眼福”、“玉牒崇恩”、“禹舲”、“香南居士秘籍铭心绝品”、“孙毓溎印”、“百草园”等印。
《天发神谶碑》拓本选页
《天发神谶碑》传世最早拓本为宋拓,十六行“刊铭敷垂亿载”之“敷垂”二字完好,“载”字下半尚存。馆藏此本梁章鉅考定:“此拓非但本碑之字特加俊厚为可贵,即宋人题跋亦较少剥蚀,字口清朗,实他本不能及,定为明以前手拓也。”此碑淡墨拓,字略显粗阔,故梁章鉅跋曰:“是碑常见他本字画似稍瘦于此者,覃溪师谓,以稍肥者为最旧之本,斯言良是。”拓本早、存字多固然重要,但传拓之精、真实再现原貌则更为重要。是拓施墨均匀,薄厚有度,字口石花光洁、自然、传神,很好地呈现出原碑的本来之精神风貌,2013年8月入选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赵海明 /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