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戏衣介绍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藏戏衣的收藏,可追溯到1951年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前身之一)成立时期。大部分藏品来自首任院长梅兰芳先生、副院长程砚秋先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戏曲史陈列室成立,十分重视对戏曲藏品的保管和保护。200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对院属资料馆和各研究所的学术资料进行整合,后成立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2019年更名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戏衣藏品也随之移交并得以妥善保管。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藏戏衣近三百件,包括梅兰芳戏衣、清代传统戏衣及其他戏衣。
梅兰芳传统戏衣
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一生所演剧目大体可分为三类:传统戏、时装新戏和古装新戏。馆藏梅兰芳戏衣152件(套),主要有:蟒、帔、褶子、宫装、衣、裤、裙、袄、斗篷、坎肩、旗袍、云肩等。其中部分戏衣为指定剧目专用服装,如《醉酒》《风筝误》《思凡》《太真外传》《上元夫人》《洛神》等。
旧式褶子(大领、大襟、大袖,长及足的斜领袍)是戏衣中用途最广者,文武、贵贱、男女、老少均可穿用。分花、素两大类。旦脚穿的褶子,比男褶子稍短,亦有花、素之分。老旦穿的布制素褶子多用青领。与旧式褶子相比,时式褶子用柔软面料制成,小领对襟,带水袖,长至膝盖,专为中、青年女子穿着,系旧衣箱中所无。如《桑园会》之罗敷女,《教子》之王春娥等。
褶子作为穿帔时的衬衣,亦称衬褶子,旧时只有青色(黑色),名曰青褶子或青衣。时式褶子中的青素褶子,镶边,则为青年妇人或寒苦女子所穿。如《武家坡》的王宝钏等。后来,时式褶子发展出各种颜色,而且绣花。时式褶子在近代戏曲中开始盛行,旦脚中“青衣”一名即由此而兴起。但宫女、丫鬟所穿的褶子仍是旧式。
旧式褶子
蓝缎绣钱地镶边女褶子
蓝缎绣钱地镶边女褶子(斜领袍) 绸缎 20世纪一、二十年代
肩袖通长272cm,衣长131cm
大领、大襟、大袖,衣长过膝。内衬素绸里。缀白色素绸水袖。衣身两边开衩,右腋下钉绣花系带两条。领口、袖口、底边装饰绣花宽边,蓝地上绣荷花、四合钱地,寓意“和和美美”。袖口、衣边波浪形,镶窄牙边。周身绣黑色环钱地,钉亮片。
梅兰芳先生十分重视戏衣的演出效果,曾在《梅兰芳谈舞台美术》中讲到,他早期有一套满绣黑线连环古钱纹的《金山寺》白色衣裤战裙,古钱纹的图案黑压压地罩住了全身,把白色的光彩都有些冲淡了。同样的古钱纹图案,在不同的戏衣上展示出了不同的效果。
梅兰芳《金山寺》演出戏装照
蓝缎平金绣螺旋纹暗八宝女褶子
蓝缎平金绣螺旋纹暗八宝女褶子(斜领袍) 绸缎 20世纪一、二十年代
肩袖通长267 cm,衣长120 cm
大领、大襟、大袖,衣长过膝。内衬红色素绸里。缀白色素绸水袖。衣身两边开衩,右腋下有蓝色系带两条。领口、袖口、底边装饰绣花宽边,淡绿色底上绣荷花和吉语印章,寓意“和和美美”。袖口、衣边波浪形,镶窄牙边。周身绣暗八宝纹及平金螺旋纹。寓意“富贵吉祥”。
暗八宝纹:铁拐李的葫芦、吕洞宾的宝剑、汉钟离的扇子、张果老的鱼鼓、何仙姑的笊篱、蓝采和的阴阳板、韩湘子的花篮和曹国舅的横笛,寓意避邪气、呈吉祥。
时式褶子
青素时式褶子
青素时式褶子 绸缎 20世纪三十年代
肩袖通长296 cm,衣长103cm
蓝色暗花绸面料。立领对襟,宽身散袖,衣长及膝,衣身两边开衩。内衬月白色素绸里。缀月色素绸水袖。领口有疙瘩盘袢三对,衣襟中间有疙瘩盘袢二对;上缀绸子系带两条;领口、袖口、底襟、开衩处镶淡蓝色回纹花边一道,内镶亮片牙边。整体感觉雅致素淡。
红色暗花绸时式褶子
红色暗花绸时式褶子 绸缎 20世纪三十年代
肩袖通长203 cm,衣长110cm
红色暗花绸面料。立领对襟,宽身散袖,衣长及膝,衣身两边开衩。领口、衣襟有疙瘩盘袢二对;衣襟中间缀红色暗花绸系带两条;领口、袖口、底襟、开衩处镶蓝色花边一道,花边内外镶银边。
参考文献: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戏曲 曲艺》编辑委员会,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 曲艺[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8.
声 明:本文所刊载的包括但不限于图文、音频、视频等各项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著作权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事先书面许可,均不得将以上内容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有未经许可用于商业用途或非法目的而侵害我院相关著作权甚至影响我院声誉的,我院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使用相关资料,请提前与我院艺术与文献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