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登录号
top
韬藏而日章——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传统艺术收藏展更新
2023.01.26


作为我院七十周年院庆的重要展览之一,韬藏而日章——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传统艺术收藏展曾于2021年12月成功举办。这是我院70年发展历史中首次从收藏角度策划的综合性藏品展览。此展立足于我院70年来所累积的传统艺术收藏,以我院三大前身“一院两所”(即中国戏曲研究院、民族音乐研究所、民族美术研究所)搜集的学术资料,和我馆作为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的重点收藏为切入点,分传统戏曲、传统乐器、金石书画和古籍文献四个展览单元,从庋藏多年的藏品中撷英辑珍,展出432件馆藏珍品。这些展品以其被赋予的人文关怀,彰显出我院老一辈学者历久弥坚的学术信念与学术精神,折射出我院扎实深厚的学术传统和赓续不断的文化传承。


为能更全面地展现我院艺术收藏的深度和广度,传承和弘扬我院的学术传统,我馆对此展览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更新。此次新设声像设备展区,对原传统戏曲、古籍文献、金石书画展区展品进行了全面更新。展览将于近期开放,热忱欢迎大家莅临参观。



记录传统 见证历史——声像设备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浩如烟海的藏品中,有一批十分独特的收藏。这份收藏的类型全面,几乎涵盖了各个载体发展阶段的不同类型;这份收藏的年代久远,最早者可自19世纪末,距今已百余年之久,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这份收藏的意义特别,承载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一代又一代研究人员、资料人员的辛勤汗水,记录了活跃并深藏于中国广袤大地的传统艺术。它们就是馆藏历史声像老设备。


在近三百件馆藏历史声像老设备中,除部分为专门收集、收藏或旧藏以外,绝大多数都是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间,我院研究人员采录传统艺术时使用的录音、照相、摄影设备。这些与前辈学者相依奔赴采访并经他们之手反复摩挲的历史声像设备,不仅是我院艺术资料收藏的见证者和承载者,更是建国以来,中国传统艺术记录和保护的亲历者和见证者。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这些历史声像老设备作为模拟时代的遗存,已全面退出历史舞台,但依然在院藏艺术资料的数字化保护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本展区旨在通过对馆藏历史声像老设备的陈列,梳理和展现我院艺术资料积累和重实践的深厚学术传统。


百花齐放 梨园芬芳——传统戏曲







馆藏戏曲类藏品极为丰富,以古籍文献、戏衣、脸谱、老唱片和图片最富特色。馆藏戏曲古籍文献汇集众多文化名家所藏,既有刊印精美的珍贵刻本,也有直接反映舞台表演的特色抄本,还有数量可观的清宫演剧资料档案。馆藏戏衣品类丰富、工艺精湛,主要包括清代传统戏衣和梅兰芳戏衣。清昇平署戏衣颇为考究精致,梅兰芳戏衣则更加全面,涵盖古今,包括传统戏、时装新戏和古装新戏的戏衣。馆藏戏曲脸谱时间跨度大,载体形式多样,所涉剧种剧目丰富。按年代和材质,有清宫所藏南府和昇平署手绘脸谱、民国时期泥质和纸质手绘谱式以及当代纸质和石膏脸谱;按绘制谱式,有元、明、清以来各时期流传广泛的角色脸谱;按剧种和剧目,涉及30多个剧种,600多个剧目。馆藏戏曲老唱片3万余张,包括钻针、钢针,粗纹、密纹,横纹、纵纹,78、45、33、16转速等不同种类,涉及130多个剧种和70多个曲种,涵盖近600位戏曲名家的唱腔唱段。其中,年代最早者可上溯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馆藏戏曲图片极为丰富,其中包括大量京剧鼎盛期著名演员如“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四小名旦”等的演出、剧装、社交及生活的原始图片。本展览单元精选馆藏珍贵戏曲藏品,结合戏曲艺术发展脉络,以期全面展现我馆戏曲收藏之全貌。


籍器传文 丹青流韵——金石书画







金石是文字的重要载体形式之一,6世纪传拓技术的发明,使金石文化凭借拓本得以更广泛地传承与弘扬。其于考订,金石显文字衍生,证经典异同,校诸史谬误,补载籍缺佚;其于文辞,金石为文之祖、文体之资、百世之范;其于艺术,金石能观书体之流变,师法书之技道,究美学之轨迹。2019年5月,我馆启动了尘封多年的金石拓本整理工作,逐件考订,纵向梳理,横向比勘,总括庋藏拓本2万余件(套),洵为大观。馆藏拓本以清拓本、初拓本为大宗,亦不乏明拓本或更早的精拓善本;整拓、裱轴、裱本均有涉及,由古至今,年代有序;青铜彝器、碑碣、摩崖、画像、石阙、砖瓦、墓志、造像、经幢、刻帖等品类繁多,体系完整,其中诸多拓本为名家递藏。馆藏书画作品 1800余件(套),品类与题材多样,涉及文人绘画、宫廷绘画、民间绘画,包括人物肖像、山水花鸟、宗教民俗以及各体书法,涵盖立轴、手卷、册页、成扇、中堂、条屏等多种样式装裱形制,具有很高的收藏、研究、展示、鉴赏价值。其中,馆藏明清时期具有民间性质的道释人物画和祭祀性肖像画最成系统,整体呈现明清时期文人绘画之外的民间人物画发展。馆藏近现代书画丰富而全面,基本涵盖自1840年以来的主要地域流派和重要名家,其中,齐白石自造画稿与自临《借山图册》洵为难得精品,黄宾虹《山水纪游册》和《与过旭初信札》亦属体现其画学思想的佳作。


前海撷英 清芬胜赏——古籍文献







2008 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今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被列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馆藏古籍2万余种,其中不仅有传世孤本、抄本,还有大量珍贵善本,以传统音乐、传统戏曲为大宗,以傅惜华、盛家伦等名家专藏为重点。此次展出的古籍,上迄元代,明、清善本居多,内容涵盖文学、戏曲、音乐、美术、印谱、佛教经典等。其中,14 种元、明善本已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曲谱》《承应戏殿本提纲》《耿藏剧丛》《昇平署彩绘戏剧脸谱》《程氏所藏清南府昇平署剧本》均为清宫南府珍品;《缀玉轩剧本汇存》为齐如山手抄、梅兰芳捐赠;7种明清时期印谱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我馆现藏名家手稿3600余种,包括文学家、艺术家、革命先贤及中国艺术研究院老一辈专家的珍贵手迹,内容涉及书稿、信札、乐谱等。本单元遴选郭沫若、茅盾、郑振铎、叶恭绰、邓拓等文艺家的文章、诗稿以及我院梅兰芳、张庚、杨荫浏、王朝闻、陆梅林、黄翔鹏、傅惜华、李纯一等学者的创作原稿,同时,还展出冼星海、田汉的部分手稿和遗物。


声  明:本文所刊载的包括但不限于图文、音频、视频等各项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著作权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事先书面许可,均不得将以上内容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有未经许可用于商业用途或非法目的而侵害我院相关著作权甚至影响我院声誉的,我院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使用相关资料,请提前与我院艺术与文献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