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入选首批《世界记忆名录》始末
1959年,简其华(左二)等在新疆乌鲁木齐整理音乐采访资料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世界的记忆”的第二年,其文化组副组长亨利•洛珀斯(Henri Lopès)来到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以下简称音研所)。他参观完音研所收藏的资料深感震惊,遂建议时任所长乔建中就这批珍贵资料的关注和保护问题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随后,音研所开始通过原文化部外联局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取得联系。1994年至1995年间,音研所联系“世界的记忆”项目组,提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时长约7000小时的中国传统音乐录音资料的转录工作提供援助,并根据当时中国的市场价格拟定了设备购置及音响转录的预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两位专家回复了这一申请,并给出了75000美元的预算。
1962年,杨友鸿(右)在海南琼中县水满乡五指山公社采访黎族杞黎人歌手王玉梅
1996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科文挪威全委会和挪威国家图书馆等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共同组织召开了第一届“世界的记忆”国际会议,旨在讨论世界各国文献遗产的保护问题。来自65个国家的120多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就“保护原始材料”“将保护纳入数据世界”“数据世界保护的立法”“优先保护计划和立项”以及“地区工作计划研讨”等多项议题展开研讨。受原文化部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委派,音研所蔡良玉研究员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在“保护原始材料”的专题研讨中作了题为《保护中国的传统音乐遗产》的发言。(蔡良玉:《保护中国的传统音乐遗产——在第一届“世界的记忆”国际会议上的发言》,载《交汇的视野》,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第267-274页。)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蔡良玉
蔡良玉先生对音研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收集的丰富音乐收藏进行了详细介绍,重点阐述了所藏中国传统音乐录音资料及其珍贵的文化价值,呼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这批宝贵的世界音乐文化财富给予必要的关注和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部负责人阿比德(Abdelaziz Abid)听后十分关心。同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派其专家、时任奥地利国家科学院音响档案馆馆长迪特里希•舒勒博士(Dr.Dietrich Schüller)来到中国,对音研所的这批珍贵档案进行了深入考察。
1996年,乔建中(左)、蔡良玉(右)陪同舒勒博士(中)参观音研所音响藏品
舒勒博士具有物理声学、文化人类学、民族音乐学多重学位,是国际音响与视听档案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und and Audiovisual Archives,简称 IASA)最早的发起人之一,对音响档案的文化意义与价值有着独到的见解,多年来在音响档案收集、介质保护与数字化保存等技术和理念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在此方面展开了较多国际间的推动与交流。在乔建中所长的陪同下,舒勒博士认真查看了全部音响的内容、存放方式、存放环境、介质类型、机器设备及保存现状,并加以详细记录,随后与音研所领导和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研讨。最后,舒勒博士对这批历史音响档案和音研所所做的资料工作表达了由衷的赞叹,确认这批历史音响是“不可复现的,具有重大历史、学术、文化价值的,代表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笔珍贵遗产,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加以保护”(蔡良玉:《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人民音乐》2002年第1期,第49页。),极力主张音研所向“世界的记忆”项目负责机构提出申请。离开北京之前,舒勒博士还不忘强调,这些不可见的无形文化宝藏与长城、故宫那些可见的有形文化遗产具有同样的价值,人们将会逐渐意识到,必须像保护长城一样来保护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声音档案。
1996年,张振涛(左)陪同舒勒博士(右)参观音研所音响藏品
1996年12月,在舒勒博士的帮助和鼓励下,音研所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将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申请。1997年12月,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咨询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被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成为首批列入该名录的珍贵档案,也是全世界首个获此殊荣的音响档案。
(节选自邵晓洁《手捧 “中国音乐文化之火”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之光——写在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入选首批<世界记忆名录>22周年》,《中国音乐学》2019年第1期,第114-120页。)
声 明:本文所刊载的包括但不限于图文、音频、视频等各项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著作权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事先书面许可,均不得将以上内容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有未经许可用于商业用途或非法目的而侵害我院相关著作权甚至影响我院声誉的,我院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使用相关资料,请提前与我院艺术与文献馆联系。